凯发k8国际唯一的版权所有:大连盐化集团有限公司  

联系电话:0411-85222055、0411-85206517

邮编:116309

联系邮箱:提供添加

地址: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复州湾街道兴湾街38号

联系凯发k8国际唯一:

0411-85206693

苏区记事:虎口夺盐-凯发k8国际唯一

浏览量

发布时间:2012-03-27|发布者: 大连盐化集团|栏目:

苏区记事:虎口夺盐

俗话说:百姓开门七件事,柴米油盐酱醋茶。这七样东西关乎国计、维系民生,其中食盐更是以其不可替代的特性,被历朝历代置于战略物资的地位,实行垄断经营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,苏区军民围绕食盐演绎了一幕幕舍生忘死、义薄云天的壮举,终于绝处逢生,险度盐关…… 

    
全民自救,土法熬盐 

    1931530日,国民党中央政府颁布新《盐法》,对食盐的产销、储存严加管制,明令禁运、私卖。117日,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,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实行经济封锁,他们在江西南昌设立了食盐火油管理局,苏区周边各县下设食盐火油公卖委员会,推行计口售盐封锁匪区办法,不让一粒米、一撮盐、一勺水落入共产党手里。 

    
这一招果然收效显著。因为中央苏区境内不产盐,而435万军民每月耗盐量至少也要15万斤以上,一时之间造成食盐供应空前紧张,盐价暴涨,一块光洋在白区可买7斤盐,在苏区却买不到自身重量的73分,所谓盐顶七钱三,还常常有价无市。很多群众因为长期缺盐,头发变白,身体浮肿,患上了各种疑难杂症,甚至丧失了生命。红军指战员也因盐得不到足够的补充,体质明显下降,严重削弱了部队战斗力。 

    
面对如此严酷的现实,苏维埃政府因事制宜,积极开展全民自救生产运动,大力推广土法熬盐技术。苏区各地纷纷支锅开炉,大办熬盐厂,其中闽浙赣苏区创办的熬盐厂数量最多,达到1335个。赣南苏区宁都县七里村创办的熬盐厂规模最大,于都县岭背区熬盐历史由来已久,技术最先进,质量最好,产量也最高,并为苏区各地熬盐厂培训、输送了大批熟练技术工人。 

    
这种土法熬制的硝盐味苦性毒,有别于一般的食用盐,即使是当时工艺技术最先进、生产设施最完备的岭背区,最终也未能实现盐与硝的分解,长期食用对身体很不利,以至于中毒事件时有发生。但有盐总比没盐好,在特定的环境、非常时期,苏维埃政府通过这场全民熬盐运动,不仅有效地缓解了中央苏区的食盐供应压力,还为同样陷入困境的军工生产提供了火药原料,一举两得,意义重大。 

    
远交近攻,虎口夺盐 

    苏维埃政府在狠抓硝盐生产的同时,高度重视发展公、私营商业和群众性合作社经济,促进对外贸易,有组织、有计划、多渠道地从白区购进食盐,保障苏区军民生活需求。 

    
闽浙赣苏区早在193010月中下旬就普遍创办了消费合作社,1931年下半年又在边境村镇设立了19个对外贸易处,省级各单位、各县建立贩卖部,各区、各乡镇设合作商店,面向白区开放市场,互通有无。他们还分别开辟了德兴、玉山至浙江开化华埠的两条食盐贸易线,拥有一支二三百人的专职采办员队伍,日购食盐超千斤。 

    1933
2月,苏维埃中央国民经济部和对外贸易总局成立,并相继设立了6个直属对外贸易分局和10个采办处。随后又成立了河流修道委员会和转运局,打造了300多艘货船,从水、陆两路开展对外贸易活动。1016日,国家外贸总局利用广东军阀陈济棠跟蒋介石的矛盾,双方签订了一份秘密协议,以自己的钨砂换取他们的食盐等紧缺物资。赣县江口外贸分局独当一面,为中央苏区解决了70%的食盐供应,被誉为苏区第一海关 

    
苏维埃政府实行保护和鼓励私营商业发展的政策深得民心,苏区群众和白区开明商人八仙过海、各显神通,把农民式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。他们有的把粪桶做成双层,有的打通竹杠的关节,有的用食盐水浸渍衣服,甚至还有的假扮乞丐、假装出殡,千方百计藏匿食盐,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苏区。其办法之多、行动之隐秘令国民党防不胜防。 

    1933
年春夏之交,中央苏区的经济严重恶化,进一步加剧了盐荒,解决食盐问题成了一项重要的战斗任务。这年7月,红三军团与红七军团第19师组成东方军,外线出击入闽作战,几天时间连克顺昌洋口、延平峡阳二港和南平夏道码头,缴获食盐24万斤。1026日,国民党福建省政府、驻闽绥署、19路军跟苏维埃政府媾和,开始解除经济封锁,向苏区敞开供应食盐等商品。同年8月,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也发动了一场夺盐战役,夺取四川仪陇、南部等大片产盐区,并恢复了被南部县反动盐主破坏的食盐生产。 

    
有盐同咸,无盐同淡 

    苏维埃政府切实解决群众的食盐问题,工作人员每人每月一律供应旧秤4两食盐。毛泽东以身作则,坚持执行最低食盐定量标准。有一次,罗荣桓从前线带回两担优质海盐,打算分配给中央领导,毛泽东拒绝了,最后两担海盐全部送给了中央红色医院。还有一次,周恩来的警卫员瞒着他,在他的菜里多加了一点盐,周恩来知道后大发雷霆,以至于因食淡而晕倒。闽浙赣省财政部部长张其德手握全省食盐分配大权,却自觉地守着盐堆吃淡菜。他的孩子实在受不了,以为他忘了放盐,索性自己去取,张其德急忙厉声喝止:不是我忘了放盐,而是压根就没放。这些白花花的盐巴是革命的本钱,我们决不能以权谋私,动用公家一粒盐!” 

    1934
811日,中央苏区即将弹尽盐绝,面临灭顶之灾,关键时刻,红九军团响亮地喊出了背盐就是背黄金的口号,全体官兵背负食盐、军火等战利品,翻山越岭,昼夜兼行,历时半个多月,行程600余里,从尤溪口一两不丢地送到了连城姑田,再由少共国际师和数千民工肩挑背驮接运回赣南,为中央红军主力抵御强敌、实施战略大转移及时地提供了物质支撑,赢得了一线生机。 

    
长征途中,红一军团2师政治部青年干事王宗槐因身体虚弱掉了好几次队,重伤在身的4团团政委杨成武见此情景,二话不说硬塞给他一包食盐。6团政治处青年干事钟生溢因干粮袋被激流冲走,一下子陷入了困境,王宗槐得知情况后,又毅然把自己的干粮和那包食盐分给他一半。红军一路打富济贫,开仓分盐放粮,沿途群众也纷纷慷慨解囊,送盐送粮回援。一粒盐米一份力,患难之中见真情,正因为军民有盐同咸、无盐同淡,官兵齐心协力、互助友爱,红军在极端险恶的生存环境下,始终保持着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、战斗力,战胜一切艰难险阻,完成了伟大的长征创举

网站地图